二师先锋:小支书 大作为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05

——记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张艳林

学通社记者 吴冰心

一首首经典曲目,一阵阵热烈掌声。

每隔两周,图书馆二号报告厅里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准备着“艺苑剧场”周末音乐会的演出。他们大多是是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为了献给大家完美的艺术表演,他们身着演出服,反复排练。

男、女声独唱、合唱、竹笛二重奏、钢琴独奏……以前要欣赏这些美妙音乐,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大型晚会上,而如今“艺苑剧场”周末音乐会完全可以满足。

变化从何而来?原来,艺术学院音乐系有一位好支书!

重实践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2011年,张艳林从沈阳音乐学院调入我校工作。

2012年,经过组织选拔,张艳林担任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支部工作纷繁复杂,张艳林没有退缩。他说:“二师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回家和家人团聚,又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发展平台,我对她满怀感恩,很乐意多为她做点事情。”

说起西洋音乐,大家会想起中央音乐学院。说起民族音乐,大家会想起中国音乐学院。那么我们二师音乐专业的特色是什么?应朝哪个方向发展、提高?在教学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张艳林。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1999年春晚,独具土家风情的《山路十八弯》迅速蹿红,将湖北民族音乐推向全国。而这首歌的作曲正是湖北本土音乐家王原平。二师地处湖北武汉,荆楚文化底蕴丰厚,大多学子来自湖北,对湖北本土文化比较了解,为什么不从湖北本土民族音乐出发,以地域特色推广开来?

光学不练是假把式。有了专业发展方向,还要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专业能力。张艳林认为,以舞台代讲台,实践才是最好的方法。

想法虽好,落实不易。为了这一想法落地生根,张艳林积极带领音乐系师生参加各类声乐比赛、演出,为实践教学积累第一手资料。此外,他于今年创建学校第一个音乐表演实践教学平台——“艺苑剧场”周末音乐会,并率先登台演出、定期邀请省内外音乐表演艺术家来校讲学。

义务给教职工指导合唱50余学时,带领党员教师参加大型艺术实践演出50余场,举办周末音乐会8场……在张艳林的积极推动下,音乐以实践形式表现,以地域特色推广。如今,周末音乐会成了我校乃至兄弟院校聆听高雅艺术的好去处,以周末音乐会为主打的一系列音乐实践正打造独具二师特色的文化品牌。

双带头 创建活力集体

周一,北京上专业课。

周二,武汉主持会议。

周三,南京选修博士学分。

周四,回武汉上课。

……

2013年,张艳林以总分超出第二名30多分的成绩,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方向录取,成为中南六省第一个民族声乐博士,师从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著名音乐理论家居其宏教授,在我国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中首次实现了双重学习、联合培养的博士培养模式。

自此,在读博的前两年时间里,不论酷暑还是严寒,奔走在宁、京、汉三地,在教师、学生、支书间的角色转换成了张艳林的生活常态。很多同事都说:“他是时光的影子。”他说:“日子虽苦,但学习很充实。身体虽累,但精神上很快乐。”

新时期,学校提出青年教师博士化发展要求,张艳林考博在前,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有些心动。可我国音乐博士点只有56个,考博难度可想而知。

“自己考上了就不能忘了大家。”提供导师信息、共享资源、分享经验,张艳林鼓励大家迎难而上,大胆报考。“我英语不太好,张老师的英语资料和复习方法帮了我大忙!”艺术学院教师赵丽娟说。

在张艳林的带动下,目前音乐系教师中已有7人考博成功,实现了07的突破。

“敲动渔鼓闹纷纷,宣传义唱各乡村。响应政府的号召,两学一做唱词文……”打开音乐系教师党建工作群里的一条链接,在渔鼓伴奏下,一段淳朴优美的说唱声从手机发出,其内容正是近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音乐系教师大多个性化突出,如何统一大家的行动,共同进步?除了学术带头外,张艳林在开展支部工作中也是下足了功夫。

建立支部QQ群,网上精选微党课、微音频、微博文开展学习讨论;利用影像、幻灯片等方式生动展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感怀武昌首义,缅怀中山舰,普及音乐软件教学讲座等主题活动。要求支部党员每人一本笔记本,记录组织生活学习心得及师生谈话记录……

张艳林说,只有让每个人感受到我是真心为支部服务,想把这个集体搞好,我们的凝聚力才会增强。如今,在张艳林党建、学术双带头的积极作用下,音乐系党支部工作迈上新台阶,这个集体也活力四射。今年“七一”建党95周年前夕,张艳林本人也被推选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传帮带 架起连心桥

“看了你的论文,就像看到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逐渐变得完美,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张艳林双眼满含泪花向他的学生蔡芷兰发出一则消息。

由最初的逻辑混乱、语序不通到最后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负责指导蔡芷兰毕业论文的几个月里,张艳林和她密切交流。蔡芷兰说,经常在半夜一两点收到张老师大几百字的QQ消息,逐句逐段地指出问题,张老师工作量大但对每一项都工作很认真。

“一周一节声乐课,通常我们可以上三四节课,因为张老师总是愿意花时间无偿给我们补课,让我们多学点。”“一天晚上下雨,在艺术学院门口偶遇张老师,他让我当场唱一首《雁南飞》,我不好意思,他说不论何时何地表演都不要害羞。”“如果经过琴房听到有人练声,他会走进去给予指导,不论是否是自己的学生。”……提起张老师,学生们都有说不完故事。“愿为一人师,托举云中月。”是他的QQ签名,他把自己比为基层师范音乐教育的忠实守望者,愿真心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愿全心托举每一个学生成为栋梁之材。

在张艳林看来,二师和其他专业院校相比,学生专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作为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学生的弹、唱、跳、讲等综合素质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耐心、细心、个性化。

带领党员教师互相听课、针对问题集体攻关,鼓励党员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长短处,张艳林认为,共同学习、互帮互助才能快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对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达成共识。据此,张艳林组建教师团队,指导大家从专业定位、地域特色、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于2015申报省级教改项目《地方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并成功获批立项。

“党务、业务相结合,在交流互助中我们干劲十足!”赵丽娟感慨道。传授知识、帮助师生、带动发展,4年来,一个个传帮带活动就像一个个纽带,在师师、师生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让彼此在和谐交流的氛围中沟通、学习、成长。而此时张艳林并没有停下脚步,如何使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体现、如何使音乐系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发挥、如何带领这个充满活力的集体走得更远……他在思考着、规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