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基层好党员、好干部报道之二
尹开宁,中共党员,系我校体育学院青年教师,从教至今一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忘我工作、严谨笃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是我校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同时是一名践行群众路线的基层好党员、好干部。
投身公益,挥洒热血写青春
尹开宁于2004年加入武汉市稀有血型互助会,作为稀有血液的献血志愿者,多次参加紧急献血活动,多个新生儿在他的帮助下得到及时救助,相关事迹曾在武汉体育学院网站上报到并宣传。从加入互助会开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他就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从2005至2012年的8年期间,尹开宁共参与紧急献血10余次,无偿献血2000余毫升,他的行动和精神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其先进事迹曾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报道;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都市报等众多知名报刊也将该同志的事迹作为头版新闻进行报道,同时,相关资料被腾讯等多家网站转载。
目前,尹开宁已光荣成为献“熊猫血”最多的人。经社会一致认可,2011年,尹开宁作为仅有的稀有血型献血者代表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红十字会授予1998—2010年湖北省无偿献血工作优秀献血者称号。
在常人看来,能做到这种程度已实属不易,但尹开宁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当他了解到由于当前有些人对献血还存在思想上的误区,还有很多“熊猫血”隐藏在民间从而致使献血事业发展困难的时候,他又开始思考怎样才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献血的队伍中来。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力,他与校团委志愿者协会孟黎明老师多次奔走于各大高校及武汉市血液中心,经过近两年的筹划与奔走,终于在2012年组织并发起了“武汉高校稀有血型联盟”,该联盟旨在通过“稀有血型为载体,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培养大学生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品质,更为了能使更多的稀有血液需求者得到及时的救助。目前该稀有血型联盟已组织多场高校活动,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献血热,在尹开宁带头感召和号召下,多名拥有“熊猫血”的师生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
尹开宁同志若干年如一日的坚持在义务献血的第一线,为献血他坚持锻炼身体,为献血他克服困难再远再累也要第一时间到达献血指定地点。因为他心怀大爱,更因为他明白这是社会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更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促成长
尹开宁常常说:“医生救人性命,教师培育未来,我们要认真对待给学生上的每一节课,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在尹开宁心里,他始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被其各自的家庭倾注了全部的期望,学生的家长将孩子送给我们教育是对我们的信任,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的学费是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庄稼地里一点点挣来的,很不容易,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一定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每节课的每一个动作都亲自参与示范,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他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做好课上学生的保护工作。由于体育生文化底子较薄,在理论课备课方面尹老师更是下了大力气,他将较为深奥的运动原理知识、生理知识等与当前该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下,学生们纷纷表示很喜欢上尹老师的课。学生小李说:“高中怎么也不明白的角速度概念到尹老师这一下就听懂了,感觉那些动能动量的题也不是那么难了。”学生小王则说:“尹老师的阳光气息很容易感染我,即使当我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看到尹老师阳光温暖的笑容我的心情也会受到感染,开朗起来,有尹老师在,我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学与管理两不“误”
在教学方面,尹开宁老师获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并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省市级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10年在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比赛中指导学生获得女子乙组一等奖;2011年带领学生参加湖北省啦啦操锦标赛获一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武汉市健排舞比赛获社会组一等奖。
由于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尹开宁老师于2011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在2012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服务社会,发挥专业性优势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尹开宁还怀抱推广大众体育、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愿望,为实现这一愿望,他积极致力于推广大众健排舞运动当中,组织并参与了许多相关活动,上到多次与省市区各级工会积极联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宗旨开展多次省级、市级的大众健排舞比赛;下到积极联系单位职工,义务为其教授大众广播操,这些活动均取得了较大成效。尽管尹开宁为此牺牲了很多的个人休息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认为体育教育的精髓就是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用实际行动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服务社会,造福大众,也就要求我们从事体育教育的人有着更多的社会使命。
尹开宁无私奉献、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高尚品德受到全校师生及社会的一致赞誉,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体现出了党员的先进性,无愧于新时期“有大爱”、“有思想”、“有方法”的教师形象。
(供稿:组织人事部)

